发布时间:2017-01-12 09:45:00
《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打破上下级海关内设机构间的简单对应关系,对直属海关、隶属海关内设机构及职责进行相应调整,简化管理条线”,“推进部分隶属海关依托直属海关或位置优越、辐射能力较强的隶属海关,实现技术、财务、后勤保障等管理一体化,相关海关不设或少设综合管理机构”,“按照业务布局和监管链条中的不同位置,推动隶属海关功能定位和机构设置的差别化”。
隶属关功能化改造先行先试成绩如何,来看看黄埔海关和深圳海关的做法:
自2014年以来,黄埔海关按照遵循法治、职能优化、集约高效、风险可控的原则,以业务管理一体化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理顺三级事权,因地制宜地对各隶属海关功能进行专业化划分,同步结合“瘦上强下”要求,优化调整内部机构设置,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错位监管、协同防控的一体化格局。
按照隶属海关的业务特点和区位优势,顺应企业供应链条和物流运作的规律,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并错位互补的海关监管业务布局。
例如,将位于中心城区、管辖企业众多、业务门类齐全的2个海关定位为综合型海关,依托广州港、虎门港将位于珠江沿线的4个海关打造为口岸监管型海关,临近二线车检场和京九、广深港铁路干线的3个办事处则侧重陆路通关监管业务。
强化职能部门业务指导、分析、监督等职责,明确隶属关办等业务现场作为具体执行机构的定位,努力构建统分结合、集约高效、执行到位的事权体系。在此基础上,在关区层面全力推动业务集约化改革:组建二级风险防控中心,实现了风险信息、参数、监控、分析、布控、处置等6项职能的集约;
建立监控指挥中心,统一负责关区所有监管场所的实时监控;成立监控管理中心,实现了对执法领域和非执法领域、海关与缉私、基础工作与改革项目的全方位防护和保障。
►►黄埔海关通过“互联网e通关”与企业进行远程价格磋商。
在隶属海关之间,积极推行功能化改造,着力破解“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在隶属新港海关建立H986图像集中研判室,在东莞、开发办、新塘3个作业点设立加贸审核作业中心和企业认证中心,在开发办、太平海关成立片区稽查业务中心,由老港、东莞海关的2个科室分别承担广州、东莞地区进出口监测预警分析工作。
在隶属海关内部,简化内勤作业流程,缩减保障部门人员,优化实际监管业务,增强监控分析力量,努力实现内勤作业、综合保障的“此消”和实际监管、监控分析的“彼长”。同时,全面整合现场业务,打造线上“互联网+e 通关”平台和线下新综合业务模式“一个窗口”。
推行功能化改造以来,黄埔海关监管服务效能稳步提升。
2016年1-11月,该关区进出口24小时通关率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59和0.86个百分点;在2016年年初进行的改革阶段性评估问卷调查中,8成以上受访企业认为改革后企业通关时间进一步缩短、企业通关成本有效降低,海关执法的统一性得到提升。
按照总署关于“两中心三制度”的改革部署,深圳海关着力推进 “二建四改”改革,对职能部门实施管办分离,对隶属单位实施功能化改造,重构管理格局、重组运行模式、重配执法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信息化运转、智能化管控、规范化执法,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建四改”,即搭建一个深圳海关业务运行监测平台、一个深圳海关网上办事大厅,实施通关业务处置集中改革、加贸业务审核集中改革、查验监管集中改革、后续监管集中改革。
将分散在各隶属单位的无纸化接单、验估等通关作业改为集中作业,依照“专业、归口、统一”的原则,创新作业流程,实行“中心主办,现场协同”的运作模式,对接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改革后,通关处置中心平均接单效率提升20%,验估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每天人均接单量是改革前的3倍。
通过“互联网+集中受理”,把分散在各加贸内勤海关的审核业务改为集中审核,并由集中审核向智能化审核转变,将加贸监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通过改革,加贸手册设立、核销业务环节由7个减为4个,智能审核通过率达到40%;企业足不出户办理海关业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将分散在各现场的查验内勤作业集中、机检审像集中、机动查验集中,并对查验外勤作业实时在线抽查抽核。改革外勤查验方式,做到“双随机、阅卷式、双监控、全封闭”,让外勤查验作业行为、作业流程、作业结果进系统、留痕迹、不可逆,实现外勤查验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期间,查验现场秩序明显改善,查验效率显著提升,平均查验时间比改革前缩短40%以上。
►►“二建四改”改革调整隶属海关职能,形成“专业分工、各司其职、整体联动、互为补充”的管理格局。
集中承接稽核查指令,集中加工细化作业要求,集中调度稽核查力量,集中实施重点专项稽查,对稽查作业实时在线监控,实现“集中研判、调度联动、实时监控、协调支撑”。通过改革,后续监管外勤作业实现了归口管理,多头下厂问题得到解决,稽核查外勤作业“可监控、可追溯”,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
“二建四改”改革与全国通关一体化“两中心”有机衔接,在直属海关层面归口承接有关作业要求,理顺业务运作。将隶属海关划分为口岸型和属地型,由四个隶属海关分别承担通关、加贸、监管、后续管理“4个集中”改革事项,调整隶属海关职能,形成“专业分工、各司其职、整体联动、互为补充”的管理格局。
引入“银联”理念,各隶属海关的窗口业务实行“通受通办、后台处理”,方便管理相对人。通过机构整合,优化人力资源约500人,真正做到内设机构做减法、实际监管上做加法,发挥“瘦上强下”的实效。
《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优化归类一致性协调解决机制,实施归类尊重先例制度。”
实施归类尊重先例制度,目的是完善争端解决机制,同时建立异议提交和纠错机制,确有错误的归类先例可在事后得以修正,通关中将减少因归类问题引发的货物滞留和执法争议,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升海关执法的统一性。
作为大连海关切实落实总署《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和助力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归类尊重先例”是目前仅适用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州等四个已运作自贸试验区注册企业的“海关商品归类行政裁定全国适用”制度的升级版。
结合关区进出口贸易商品实际,选取30家代表性进出口企业进行试点,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试点企业2年内报关单数据进行有效搜集。
依托辽宁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强化大数据等技术运用,以总署归类决定等数据及经实际审核后试点企业报关单数据为基础建立归类尊重先例数据库,实现先例数据有效存储和分类查询,并坚持计算机筛选和人工审核相结合,建立先例数据入库审核机制,对先例数据严格把关。
建立先例数据库动态维护机制,及时根据总署《税则》转换、《税则注释》修改转换、本国子目注释调整情况对先例数据进行动态调整,并及时对试点企业予以公告。
目前归类先例数据库已包含6.7万余条先例数据,基本涵括试点企业经营商品。
实现先例免予审核快速放行,营造便利化通关环境。拓宽先例意见反映渠道,通过开设微博、专用邮箱、12360专栏等多种方式受理企业先例制度意见反馈,并及时进行核实解决,推动和谐通关环境形成。
自2016年11月1日归类尊重先例制度改革试点运行两个月来,该制度在规范自由裁量权、精简审核程序、便利企业通关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共计705票引用先例报关单实现快速通关,平均通关时间缩短90%以上,且基本实现无纳税纷争,赢得试点企业一致好评。
文章来源:海关发布